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旗委组织部突出党建引领,压责任、抓推动,建队伍、提能力,打基础、强服务,搞联建、促发展,为全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压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确保所有脱贫攻坚工作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实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我旗推行了旗委书记负总责,旗委常委包片苏木镇党委、旗处级领导联系嘎查村工作机制,其中19个“建档立卡”嘎查村由旗“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旗委常委以及政府领导联系。旗委组织部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全旗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例会,适时调度安排,成立了副部长带队的3个党建工作督导组,对全旗7个苏木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并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党建述职考核重要内容,并按照《苏尼特右旗领导干部提醒、函询、诫勉实施办法(试行)》,进行追责问责。同时,将脱贫攻坚工程开展情况列为党建工作指标项的考核范围,加大考核赋分权重。不断健全完善嘎查村直考联考制度,由旗委组织部牵头,联合旗纪委、民政等部门,抽调苏木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通过班子述职、民意测评、查阅档案、个别谈话、苏木镇评价等方式,对嘎查村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对每年排名靠后的基层党组织,通过旗领导定点联系指导、旗直部门整合力量攻坚和下派干部驻嘎查村帮扶等切实管用的转化措施,及时转化升级。
(二)建强队伍,提升能力素质。苏木镇党委和嘎查村党支部两级党组织干部是脱贫攻坚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能力高低,直接关乎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我旗狠抓基层党组织班子选配,按照上级要求为苏木镇增加了领导职数,选派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到苏木镇任职,配备了副科级的专职组织委员,充实配强了苏木镇党建力量。在嘎查村换届中,拓宽人选渠道,重点把党员中心户、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选进“两委”班子,优化了班子结构。实行嘎查村干部报酬自然增长,嘎查村“两委”正副职报酬分别达到2.4万元和2.16万元,足额兑现了嘎查村离任干部生活补贴,制定出台了《苏尼特右旗嘎查村、社区干部工作报酬绩效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工作报酬挂钩,形成了务实管用的工作保障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围绕全区“富民党建”要求和脱贫攻坚工作新情况,选拔下派党性强、能力突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63个嘎查村“第一书记”,制定了管理、约谈和召回办法,充实了嘎查村党组织工作力量。在此基础上,注重抓好干部能力提升工作,组织58名嘎查党支部书记赴自治区党校进行了集中培训,与自治区、锡盟两级党校连续开展3期“北疆党旗飘,马背上党课”送教下基层活动,特别是今年4月举办了“党组织书记进河南大学”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水平,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人力支撑。
(三)筑牢基础,强化服务功能。嘎查村党支部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他们的服务功能发挥好坏,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我旗狠抓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提升活动,新建、改扩建嘎查村活动阵地,更新制度图版、配套办公设施,为有条件的阵地安电暖、装保温等,做到63个阵地全部达标(其中达到高标准的23个),实现了有场所办事。同时,指导嘎查村党支部重新整合了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农牧民代表、理财小组等议事组织,运用“532”民主议事工作法研究决策贫困户识别、脱贫攻坚项目分配等重大事项,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深入推行了苏木镇“1234”、嘎查村“3+3”、机关“2234”双服务工作模式,评选命名了162户党员中心户,联系覆盖58个嘎查的911名牧民党员5334户牧户,织密了服务网络,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特别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中,各嘎查村党组织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内组织生活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等组织生活制度,确定了“主题党日+脱贫攻坚”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成立了“小红帽”、“一棵树”、“赫丽其德”等一批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清理环境卫生、关爱孤寡老人、帮助困难群众等服务活动800余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另外,在把嘎查村办公经费提高到每年8万元,每年另外安排50万元的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确保基层组织有序运作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旗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利用嘎查村集体经济百万扶持基金,鼓励嘎查村建立种植养殖协会,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解决嘎查村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例如,阿尔善图嘎查党支部全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党群致富联合体模式,牵头成立了苏尼特羊、肉牛等专业种养组织5个,入社会员130多人(党员23名、贫困户53人),集体经济每年创收10万元,辐射带动17户贫困户脱贫。
(四)联建共创,促进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旗把统筹各领域党建资源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实现各领域党建同频共振,形成合力,互促共赢。安排全旗94个机关企事业党组织与63个嘎查村党支部结为对子,162名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中心户结成工作对子,召开发展思路商讨会,制定致富措施170多条,形成了 “党员中心户+”的“一户一品”特色建设模式,推行“党员中心户+协会+贫困户”的帮扶模式,组织举办学习教育、发展生产、理财算账、文体活动达800余场次,收集意见建议600多条,带动77名牧民党员一起与613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领办的71个协会吸纳469户贫困户入会,帮助25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369名机关党员带头参加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认领了嘎查村政策宣传、文体活动、民事调解、脱贫攻坚等岗位,进行了涉农涉牧服务项目、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等“面对面”培训,为牧户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大力推行“牧企联建”活动,鼓励引导嘎查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及农牧民党员主动领办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和种养殖协会180余家,覆盖了80%以上的农牧户,通过预付收购款、中银福农卡信贷、保护价收购、超额完成任务奖励及吸纳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式,降低经营风险、拓宽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条脱贫攻坚新道路。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我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一定程度存在“两张皮”现象。二是,部分嘎查村干部在党建引路、政策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作用发挥不好,贫困户“我要富”意识不强,“我要脱贫”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三是,部分农牧民党员意识淡化,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致富带富意识和能力不强。
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认识到抓好党建对促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单纯就党建抓党建,错误认为脱贫攻坚就是跑项目、拉资金、搞建设,与党建工作无关,没有利用组织优势去整合资源、发动群众、带领群众。二是,嘎查村干部的内生动力不足,对脱贫攻坚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在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培育产业支撑、引领群众脱贫攻坚方面作用发挥不好,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由于缺乏系统的梳理分析,使得农牧民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加上我旗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期间,在培育农牧民党员成为创业致富带头人方面办法不多、渠道不宽。
三、对策及建议
在党建促脱贫攻坚中,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来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真正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的目的。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关键是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探索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找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的结合点,把“两张皮”拧为“一股绳”。 要把基层党建目标任务与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有机融合,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心放在找“贫”根、寻“困”源上,实现党的建设和扶贫开发“无缝对接”。要加大项目整合力度,用活用好各种扶贫资源,做到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就把党组织核心建设“立”起来,有产业培植壮大的地方就把集体经济“融”进去,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就有党员带头“顶”上去。在此基础上,对年度考核指标进行调整,加大脱贫攻坚工作赋分权重,对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向旗委重点推荐,对落实不力、成效不明显的干部启动问责追责机制。
二是抓好人才后备梯队培养。明年是嘎查村班子换届之年,按照“农村牧区党组织规范化提升年”活动要求,各苏木镇党委对力量薄弱、工作推进不力的嘎查村班子和大局意识淡漠、工作积极性差的嘎查村干部进行分析研判,提前着手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重点从党员中心户、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大学生村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确定2—3名40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政治意识好、责任心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后备干部,并安排担任嘎查村具体事务,组织参加培训学习,尽快熟悉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业务,为明年嘎查村班子换届奠定基础。
三是选优派强扶贫干部。认真分析基层贫困原因和发展后劲,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分类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把选派干部到扶贫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链条的主渠道,统筹做好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持续推动各种资源和力量下沉到基层,为扶贫工作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要严格实绩考核,制定科学合理考核方案,细化考核的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探索建立“三个一批”制度,对工作成效不大、党员群众评价不高的驻村干部要坚决撤换、召回一批,进行“回炉再造”;对好的优秀驻村干部典型,表彰一批,营造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对那些真情帮扶、业绩突出的驻村干部,提拔重用一批,营造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确保把脱贫攻坚工作落深、落细、落实。
四是抓好党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围绕“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断提升党员政治生活规范化程度。利用流动党校、北疆先锋大讲堂、党建网、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号和警示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阵地平台,创建好“理论课堂、网络课堂、掌上课堂、实践课堂”党员学习四大课堂,切实强化党员“四个意识”,不断提升党员的政策执行力、致富本领和带富能力。与此同时,要利用“党员固定党日”活动,每月组织开展好议事学习、宣传培训、志愿服务等内容的“主题党日+”等党日活动,用实际行动助力全旗脱贫攻坚工作。
五是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抓实嘎查村集体经济,找准发展嘎查村集体经济与精准脱贫的结合点,是实现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剂“良方”。要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盘活草场、牲畜、劳动力等资源,推动集体经济大幅提升。特别要坚持党建领航,重点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鼓励嘎查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将更多的贫困户纳入其中,提高脱贫致富的本领,增强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六是加强教育引导。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要真正找准贫困群众的需求点和诉求,引导贫困群众改变被动、观望、依赖的心理,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脱贫致富的典型事例点燃贫困群众参与的热情,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拔掉自己的穷根子,变“被动脱贫”为“主动奔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