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学懂弄通做实,坚持不懈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坚持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开展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二十大精神培训轮训,跟进学习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前谋划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进行全员轮训。坚持抓好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题培训,优化整合宣传、统战、教育等部门资源,分级分类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坚持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网上教学资源库,开发“党员干部教育网上讲堂平台”,重点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理论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依托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学习载体,持续深入推动理论学习常态长效全覆盖。
聚焦干部担当作为,坚持不懈打造专业化高素质干部队伍。依托全旗“能力作风提升年”这个载体,持续开展干部能力提升、作风转变行动。及时跟进抓好领导班子换届后续工作,强化分析研判,注重必要时及时调整。分层级分领域组织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常态化开展应急处突方面专业训练、实战演练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和化解危机能力。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强化对领导干部政治监督、履职监督和社会交往监督,适时启动干部考核数字化平台和数据库建设,全面优化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做好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持续巩固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成果,着力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对标对表盟委“育苗计划”,继续加强选调生、公务员考录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剂培优工作,综合运用外派学习、实践锻炼、交流轮岗等培养措施,强化年轻干部墩苗培养历练。
聚焦“五化协同、大抓基层”,坚持不懈全领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为抓手,深入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促作风转变等专项行动,全领域推进基层党组织整体提升。持续深化“抓乡促村带户”整体提升工程,着力打造以沿交通干道乡村公路、沿产业带为主的“三横两纵”基层党建典型示范体系;积极落实全盟“千名干部下基层,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擂台比武”活动成果,全覆盖开展嘎查村书记、试点开展苏木镇党委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扎实推进“人才回乡”行动和嘎查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不断提升嘎查村储备人才数量和质量;深入开展嘎查村集体经济“保值倍增”行动,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确保年底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深化拓展“五边行动”,充分发挥“军警地共建”红色堡垒户、党员中心户、小康示范户等“三户合一”作用,创新边疆基层治理模式。健全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广“红色业委会”管理模式,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全力提升社区精准化服务水平。优化“两新”组织运行机制,全面精准掌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现状和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加大党建指导员、驻企联络员选派力度,集中提高“两个覆盖”质量。以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提质升级为抓手,深化“北疆模范机关”创建活动,强化党员教育监督管理,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标准化、规范化运行,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聚焦“一心多点”引才育才,坚持不懈抓好人才强旗建设。坚持育才引才并重,推进“强心活点”工程落地见效。积极对接“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1230”人才培养和“双百培育”工程等重点人才项目,充分释放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级晋升制度效应,积极培育民族技艺传承、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电商创业等一批各个领域、各个层级的“领衔人”“带头人”,通过强化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紧抓京蒙协作契机,加大沟通对接力度,采取“柔性引进+刚性引”“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补齐人才短板。加强与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沟通对接,利用设立我旗的实验站和博士流动工作站,通过“帮、培、带、训”等方式,厚实农牧、林草、科技等人才储备。推动落实全盟“三服务一促进”行动,整合上级下派和当地各领域人才力量,下沉基层,服务基层。
聚焦打造模范部门过硬队伍,坚持不懈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继续深化拓展“双学双比”活动,将各党(工)委党务工作者纳入活动范畴,采取组工讲堂、理论业务知识测试、业务竞赛、实操核查、调研评比、政治“画像”等方式,着力打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坚持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引导各部门把党建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去思考谋划、去部署落实,引领组工干部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用新思维新办法去研究解决问题,实现从常规推进到创新引领的升华。加强调查研究,成立党建工作研究课题领导小组,设立业务专班,针对党建领域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题调研、联合调研,力争使组织工作更接地气、更符合实际。